- 作者:
- 来源:
- 日期 : 2018-04-07
浅谈小品的创作要素与技巧
荷塘月色社团顾问艺术之音(主讲)
我受荷塘文学社委托,给诸位讲小品的创作要素与技巧,实在有愧难当。在大家云集的江山文学网里,我只是一个学生,既然受命于此,就只能将我在小品创作中的一点体会和诸位交流交流,有不妥之处,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!
小品创作,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,这个方向就是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,它都是为社会服务,为人民群众服务,宣传正能量,倾吐人民群众的心声,以艺术形式使人们在欣赏、娱乐中得到教育和启发,达到高台教化的目的。
下面,我就具体谈以下四个问题:
1.什么是小品
2.小品创作的基本要素
3.小品创作的技巧
4.写小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
一、什么是小品:
小品,就是小的、耐人寻味的艺术品,犹如端起一杯香茗一样,慢慢去品它的浓淡、苦涩和甘甜。广义的小品包涵很为广泛,但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,属戏曲类,八十年代初将其单列为“小品”,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新、形态自然,能够充分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,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,当然也不排除伦理小品、讽刺小品等。
小品在目前舞台艺术上是让观众青睐的艺术品,它以短小精干、表现力强、易于观众接受、阐明问题简洁,同时有着说、学、逗、唱和形体表演相结合的艺术特点,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,可以说是一门“短、平、快”的艺术品。演出时不需要乐队伴奏,有下载音效就行,只要你掌握了小品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,写出的小品就会收到良好的舞台效果,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二、小品创作的基本要素
1、题材选择:
艺术创作是神圣的,不是口号式的空洞的。怎样去选材是个关键,也就是说,你处在什么环境,选你最熟悉、最贴近的人和事,也就是必须要有扎实的生活基础,不能写与你格格不入的人和事,否则就会是一个空洞的作品,无有可看性、可愚性、可教性。写野史类作品可根据民间传说,加以趣味性的形式和语言,不要把传说和历史混为一体。所以说要想创作一部好的作品,选材是最关键,切不可忽视。比如,我写的小品“三举刀”,故事是一个村长接到镇上通知,县委书记要来检查工作,就想拍县委书记的马屁,让上级表扬一下他的工作,或许有提升的机会,但苦于当地贫穷,没有什么招待书记,就去群众的养鸡场逮群众的山鸡招待书记,但这位鸡场场长却不愿意,二人便发生了矛盾冲突,无奈之下场长让步于村长,当村长第一次举刀要杀鸡时,被场长巧言搪塞了过去,没有杀成,当第二次举刀要杀时,又被场长找借口没有杀成,当第三次举刀杀鸡时,恰逢书记到鸡场看望鸡场场长来了,看见村长要杀鸡,觉得有点奇怪,问明情况,村长道出了实情,原想表现一下,得到书记的赏识,不料碰到了一个廉洁的书记,对村长进行了批评,最终没有将鸡杀了,保护了群众的利益。小品结尾用了一个书记喜欢吃的农家饭“搅团”,(陕西关中人吃的一种杂粮饭,粮食紧张时,人们吃的都厌了,听到吃这样的饭都有点怕。但现在却是调剂生活的佳肴。)揭示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将工作做好,只有和群众搅在一起,团在一起才能嬴得群众的赞扬,反映出了群众的心声。我就是看到当前社会上一些下级官员为拍上级官员的马屁,不惜损失群众利益来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,让群众厌恶痛绝至极。于是,我便写了这个小品,搬上舞台后,反响很大,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。演出结束后,群众纷纷跑到演出团队领导面前说道:“你们这个小品写得太好了,拍马屁的拍到了马蹄子上,我们群众就喜欢这样的县委书记,所有的干部都能像这样该多好啊!”这也就是说题材选对了,小品以小反映了一个社会大问题。该小获得了省市小戏小品大赛创作大奖。
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生活小事,只要你去用心观察,总会选出好的题材作为小品创作素材。
2、台词语言:
小品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、风趣幽默、简洁明快、承接地气,观众易于接受,不能拖泥带水,尽量少用长句,韵句最佳。比如我在小品“留守老人的‘幸福’”里用的这几句台词:“人说幸福不过我刘大发,我这心里像猫抓,儿女结婚成了家,逢年过节在那哒。”接着老伴又说:“王菊花实在命苦没办法,生了两个儿子一朵花,大儿子去了马尼拉,二儿子又去天涯在三亚,就剩这朵花,还被女婿带到西南在拉萨,几年都没回老家。”这几句台词就给观众交代了一个问题,就是说虽然儿女成了家都在外面工作,刘大发不缺吃、不缺穿、不缺钱花,表面看来很幸福,其实他老两口并不幸福,看起来儿孙满堂,但儿女们终年不回家,老人心里总是空荡荡的,没有全家团聚的感觉,能说幸福吗?这也是一个社会大问题,这个小品就反映的一个儿女们如何去关爱老人的问题,在物质丰富的条件下,他们需要的是亲情,不需要丰富物质下的孤独。所以小品在选好题材后,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,因它是在短时间内要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品,就得对台词语言深度的提炼捶打,既要语言生动、风趣幽默、交代事件清楚,还得让观众听得明白,从中悟出道理来。该小品江山链接:http://www.vsread.com/article-500858.html
3、故事情节:
故事情节的设置,是支撑这个艺术作品的根本,情节设置的好坏,是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的成败。小品更需要情节的支撑,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,通过巧妙的情节对事态发展给予完整的叙述,这个情节就包括小品人物的喜怒哀乐、心理变化,没有情节的支撑,这个艺术品就是一个空洞的说教。比如宝鸡市艺研室国家一级编剧张秋里创作的小品《闺女的生日》,这个小品的主要内容是老人的儿子在国外,一年甚至几年都不回家,而女儿就在本市也是不常回家看望老人,而老人却惦记着女儿,就在女儿生日这天,老人做好了饭菜,等候女儿回家,但却是一场空,女儿还是没回家,只好同来搞社会调查的女大学生过了一个特殊的“闺女的生日”。就这样一个小品,编剧就安排了五个生动的情节。第一个情节是老人正在思念着女儿回家过生日,他为女儿准备了丰盛的生日饭菜,但女儿迟迟不见回家,正在焦急之时,门铃响了,他急忙开门,进来的却是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姑娘,他失望了;第二个情节是当姑娘说明来意时,老人误认为是推销产品的,则不相信女学生说的话,现实生活中推销产品欺骗老人的事例太多了,老人与大学生之间产生了误会,当误会即将消除时编剧又设置了;第三个情节就是老人因摔伤了腿长时间没有下过楼,显得孤独,没有人与他说话,他就将女学生留在家里同他聊天,这也正符合女学生搞社会调查的目的。在女学生了解当前社会上儿女们对待老人的孝敬问题时,编剧又设置了第四个情节那就是尽管儿女们不回家看望老人,但老人也不愿将这个孤独向外人透露,唯恐伤了儿女们的脸。当老人高兴地向女学生讲述女儿小时候过生日的情景时,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,老人高兴地拿起电话,原以为女儿要回家过生日,但电话的那头却是女儿不回家的回音,老人彻底失望了,这又出现了第五个情节,女学生学着老人女儿小时候过生日的情景,为老人过了一个“闺女的生日”,满足了老人的期望。
虽然这个小品只演了十二分钟,但情节设置环环相扣,加上语言风趣幽默,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到了小品中去,紧紧吸引了观众,勾起了好多城乡老人的回想,嬴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,获得了陕西省第五届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,同时入围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节参赛节目。所以无论是戏剧、小品,情节设置同样是非常重要的。
4、矛盾设置:
小品的矛盾不能过于复杂,由于它的篇幅小、时限短,你就得看怎样的矛盾设置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解决。怎样的矛盾能够体现事态的发展、解决,还要体现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。矛盾设置必须合情合理,不能牵强,让观众看后觉得这件事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,那么这个矛盾才能成立。解决矛盾通过情节的设置,就像剥蒜皮一样,一层一层地去剥,剥到最后却是出乎观众意料之外的结果。比如我在写小品《捧星》的时候,就设置了一个矛盾,就是初中女学生小星看到现实生活中歌星非常走红,就想做一个歌星,在为看一场明星演出向她下岗的爸爸要一千元购买入场卷,爸爸不愿意。就这个矛盾,看似很小,但反映了一个社会大问题,值得深思的问题,也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普遍现象。如何去解决这个矛盾,就得用情节和语言去支撑,才能解决。这个小品我就设置了这么几个情节:第一个情节是母亲回家后与爸爸的态度不同,让女儿小星误认为母亲会支持她,稳定了女儿的情绪;第二个情节是父母之间在中国问题上似乎有矛盾,让女儿更进一步确认母亲对她的支持;第三个情节则是母亲出了一个点子,举办一个家庭演唱会,因为爸爸年轻时也是一个民歌手,母亲让父女比赛,如果女儿赢了爸爸她就出一千元给女儿买入场卷;第四个情节是母亲作裁判裁定女儿输给了爸爸,女儿的心理的不平衡;第五个则是母亲语重心长地用好的、传统的红色歌曲与当下乌七八糟的歌曲的对比,追忆当年多少好的歌曲激励了群众积极向上的斗志,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;最后用一个网上爆料的事例,就是女儿要同歌星合一张影,倾其家产,父亲命丧大江换得的一张照片,教育了女儿。解决得让观众佩服,正如有些观众说的:原以为打一顿就可了事,但却这样解决了矛盾,比打一顿强一百倍,真是出人意料。
以上几点是创作小品的必须的基本要素,当然还有一些,那都得在实践中慢慢摸索、探求。你如果能熟练地掌握了上面谈的几点基本要素,剩下就是技巧了,掌握了技巧,写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。
三、小品创作的技巧
什么是技巧?很简单,一句话:常观察,多看,勤写,勤练。
1、常观察:
我们身边常常发生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故事,人与环境,人与人,家庭与社会,伦理与道德,真善美,假恶丑,在你生存的社会环境中,无处不有处处有,这些故事都有一定的可塑性、可想性、可研性。在你仔细认真的观察中,总会有一件或几件让你深有感触的事件,或人或事让你感动,你就从中筛选出你认为有利于宣传正能量,或针贬世态的题材,作为你写小品的素材,把这些素材积累起来,细心组合,取精去糟,用在你要写的小品里。小品的语言也是一样的要到群众中去仔细观察,群众中有些闲谈的语言,吵架的语言,聊天的语言,还有些歇后语、政治术语、行业术语等,这些都是你在写小品时随时都可能用到的语言。在你细心观察中,把这些各行各业的语言整理成素材,编制成册,因为你生存的环境、工作的环境不同,你就不可能把什么都懂,所以才让你编制成册,朝花夕拾,以备后用。要想写好一个小品或从事写小品的事业,走写小品的路子,就是不作专业的编剧,搞业余爱好,那也得写出好的作品,让人们认可。
小品多以喜剧小品见多,我建议你不妨在自己正直的思想理念里,再去社会上交识一些三教九流的人,这些人里或许就有你作品里的原型人物。这里我给诸位举例说一下,我写的一个小品叫《该给谁》,是写一个剧团在调演中获了奖,有奖杯,有奖金,团长领回奖杯和奖金后,在团里咋分配,(因为剧团体制改革后,分配方案有些和过去不一样。)加之这次获奖不是等次奖,是综合奖,剧本又出自一位业余编剧手,这就难住了团长,正在团长犯难时,导演谈出了他的想法,主演又提出了她的意见,于是团长提出了编剧的问题,导演认为他导得好、而主演却不这样认为,她认为应该给编剧多一些奖金,没有编剧写出的剧本,导演导什么,我这主演演什么,凭什么红,各执己见,无奈团长请来编剧,想听听编剧的意见,但编剧的意见却是奖金不要,投到团里,让多排一些好戏,为团里增加一些道具,既符合了主演的心愿,也解决了团长的难题。
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小品呢?因为我在下基层时也听到了看到了目前一些县剧团存在的现实问题,也是一个社会问题。自上世纪末,由于不同国情的艺术冲击了我国传统的艺术,艺术界鱼龙混杂,那些人情剧、行政剧、炒作剧、马屁剧,冲向了本来洁净的艺术舞台,广大群众想看到的真正传统艺术却看不到了,一味追求票房效益,金钱至上,粗制滥造,有良知的编剧越来越少了,我国面临着编剧荒,甚至有些行政干预,将一些编剧写出的好剧本硬是让一些人情导演改的乱七八糟,挫伤了好编剧的积极性。更可狠的是有些导演将一些业余编剧的剧本拿去搬上舞台、荧屏,署名时是编导xxx。这是对编剧的一种蔑视,常言讲得好:“剧本剧本,一剧之本。”但当获奖后编剧却无影无踪了。说到这里,我举一个例子,在某省举办小戏小品大赛中,一个业余作者写了一个小品,题材很好,语言风趣,情节丰富,获奖后只有导演,演出单位,拿了近10万元奖金,编剧却没见到一分钱。这个小品的作者打官司吧,耗不起,只好作罢。这就是我写这个小品的初衷,旨在呼吁全社会来关注编剧的辛劳,无论是专业的、业余的,让他们为我们创作出好的作品奉献于社会,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修养。这个小品演出后得到了艺术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,也给我们艺术界的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及领导提了一个醒。这就是观察的结果,没有观察就得不到这个题材。
2、多看:
我在这里给大家说的“多看”,是指的刚入道的朋友,或者是准备着手学写小品的朋友。当你想写一个小品时,你先看看别人的作品,现在条件很好,在电脑上看看别人上镜了的视频,别人的结构是怎样做的,别人的语言是怎样表述的,人物设置是怎样搭配的,情节又是怎样安排的,冲突是如何引起的,就是你选好了题材也不要急于去写,先看看类似的小品他的特点在那里,那些是可以借鉴的,也就是说天下文章一大套,就看你会套不会套,套,套在那里合情合理,不要硬套,套得不好就会成为俗套或抄袭,剽窃。要把别人可取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,那是要动脑筋的,所以我说要多看,向别人学习,不要忙目下笔。先打腹稿,再拟提纲,拟好提纲再反复看提纲,看你拟的提纲能不能符合你要写的小品的要求。
再说一个看看,就是你一旦写出了一个小品,你自己觉得还差不多,这还不行,得让行内的、行外的人看看,看是否你编的故事成立,让别人给你提意见,进行修改和完善,达到高水平,或精品,哪怕这一辈子就写这一个,也不虚此行,总算是写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。也可以说在写小品这条道上走出了成就。
接下来我再说一个看,这个看,就是看视频,每年春晚中央电视台都在春晚上小品,这些小品从选材到演出效果,我们都看得很清楚,我们不妨从中吸取一些营养。这里面有一个形体表演元素,我们在写小品时,有些形体动作是需要向导演、演员提示,小品是语言与形体艺术的有力结合,才能使观众在娱乐中悟出道理,得到启迪和教育。小品光有语言没有形体动作是没有表现力的,那样就达不到你所写小品的目的。因此写小品时必须要将形体动作的某些环节向导演做一提示,以便导演在导这个小品时着重注意的地方。你是搞文字的,但必须熟悉舞台呈现效果,演员一些基本形体表演艺术。据我所知,从古到今,但凡一些经典剧目的编剧,他们的文化层次并不高,却能写出好的剧本,这些编剧相当一部分曾从事过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,他们对舞台结构、人物出场衔接、情节处理已经比较熟悉,他们才能写出好的剧本,小品亦然如此,这就是长期看的结果。
3、勤写:
说到写,有些人会问,你前面不是说不要急于写吗?
对,是你没有经过长期的观察,没有看到比较多的小品艺术,你对舞台结构还不熟悉,人物语言、形体表演艺术还不了解的情况下,你硬要去写,那是成功不了的,只能是徒劳。只有熟悉了小品的艺术结构、基本要素,你再去写,不至于离题太远、杂乱无章,让人看了半天,不知道写的是什么,更不要说搬上舞台或荧屏了。当你熟悉了小品艺术的基本要领,你就得坚持不懈地勤写,写得多了,你就会摸索出一套规律,那时你就会下笔如有神。选好题材后,就会一气呵成。
4、勤练:
谈到勤练,一些朋友会问,我们写小品还要练什么?我明确地告诉朋友,一是练扎实的文字功底,二是练嘴皮子的功夫。有些朋友会说练文字功底倒还说得过去,练嘴皮子功夫有何讲究。这就是我恰恰要说得“练”中最主要的一点,我国文字非常复杂、含义深刻,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方言,一个字在上海的读音就和在西北的读音不一样,如果是普通话倒还可以,如果用了方言,那就大不相同了。为了使全国观众都能接受小品这个艺术形式,除了普通话小品外,一些专家也在研究着地方小品。普通话小品,你必须把普通话说得既标准而且要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,不能像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新闻一样太正规。根据你写的小品,由于情节的需要、情绪的变化,人物对话必须有轻重缓急、风趣幽默,有时候你从文字看起来好像差不多,但要用在作品里不一定合适,如果嘴皮子功夫练好了,你把你写的小品按照故事需要,把你置身于小品当中,你就会发现里面的问题,便于修改。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律,有些开始写小品的朋友写到后来竟然会演小品了,而且演得很好。有些演小品的演员演得时间长了也会写小品了,还写得特别好。我想,这也是小品艺术的魅力。只要你常练嘴皮子功夫,再加上模仿他人练形体动作的表演,你将一定会成为一个既能写又能演的一个全能小品专家。
四、写小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:
1)故事的编排:
小品由于时限短,在故事的编排上要结构紧凑,不要面面俱到,要围绕着一个点去转,把它转得合情合理,矛盾的解决也会出人意料。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城里孩子上幼儿园难的问题,你就围绕着这个点去编故事,家长为了孩子的问题采取哪些手段去解决,这个故事里面就有矛盾有情节,形形色色的现象都会有,就选一些典型的事例加以渲染,不要把什么都往里写,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家觉得最能说明问题的东西装进去,让观众对号入座,同时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。填充的东西过多,就显得零乱,结构也就松散。
(2)注意人物设置:
人物设置不要太多,一般以2——4人为宜,多了人物性格特点不好把握,矛盾冲突就会杂乱,集中不起来。当然我们通常也看到一些多人小品,像巩汉林演出的小品《老将出马》,尽管上了那么多的演员,但这些舞蹈演员都是配角,性格特点表现是一个人的形象,全是为巩汉林和赵丽蓉服务的,如果没有这些舞蹈演员,在后台做了音效,这个小品也是成立的,只不过是场面不热闹罢了。这个小品主要是巩汉林和赵丽蓉的戏,其他人物都是烘托场景,为使小品气氛热烈有观赏性。再看郭冬临的小品《一句话的事儿》,编剧独出心裁,就只用两个人,通过语言、形体表演把事件交代得淋漓尽致,既有观赏性,语言风趣幽默,又有启迪性,告诫人们要有包容心,不因一句话闹矛盾。
(3)情节设置的合理性:
小品的情节设置必须要有合理性,如果不合理就会让观众看着不舒服,任何一个作品必须都要合理,否则这个小品就会不成立,情节是支撑这个小品的骨架,你把它设置合理了对你解决矛盾就有帮助,就会使这个小品可以顺延下去,要不然就会中断,让观众看了半天不解其意。比如,我们都看过孙涛、秦海璐演的小品《你摊上事了》,这个小品它的情节设置就很合理,也很独特,从一开始和赵总因没有“牌”不许进楼,展开了矛盾,第一个情节就是赵总要进写字楼,却没有“牌”,保安不让进,赵总无奈向楼里接连打电话,保安对谁的指示他都不接受,唯独接受他的班长的指示,这是保安责任心的体现,尽管赵总几次说他“摊上事儿了”他都会不理睬,这是他坚持原则的表现,为下一个情节做了一个铺垫。第二个情节是送钱人的出现,这个情节又用了一个误会的手法,保安误认为是行贿的,他首先就问牌,没有牌,那就更不能进楼了。下面又设置了一个农民工要钱的情节,这就使保安对农民工的同情心展示了出来,因为他也是从农村到城里来的,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点,都是农民工,出于同情心和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的憎恨,就将自己挂的牌给了讨债的农民工,支持她去向老板要钱。就在送钱和要钱之间纠葛的时候,赵总下楼了,恰在身后听到了他的议论,当他发现赵总后非常尴尬,这个情节设置得让观众一看就会体谅做保安的不容易。最后一个情节是赵总要让保安到她的公司当保管,并且“干活不累,工资加倍。”还是认“牌”,这个情节设置的就是解决矛盾的出人意料。这个小品在人们的正常思维里会感到保安一开始就得罪了赵总,赵总又还了农民工的工资,保安差一点误了赵总的事,肯定被开除无疑了,但编剧笔锋一转,不但没有开除,反而重用了,体现了赵总的大度,也是一个好老板,一个坚持原则的老板。同时也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,那就是不论干什么事,不管大与小,只要坚持原则你就不会摊上事儿的。
这个小品从开始到结束,情节安排合情合理,梳理得清晰明了,没有一点生凑硬拼的地方,特别最后一个形体动作把这个小品的品位提得更高了,是一个好小品,不妨多学习一下。
( 4)注意小品矛盾的设置:
小品的矛盾必须在一开始一、二百字以内就要掲开,不要铺垫过长,不要让观众看了半天还不知道矛盾的焦点在什么地方。
由于小品的篇幅小,它受时限的约束,没有空间让你过多的去铺垫,所以矛盾一开始就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将矛盾的焦点展示出来,然后再用情节去解决。那么怎样才能使矛盾在一开始就能展示出来,这就要你在开始下笔时,就得考虑好你要写哪一类题材的小品,你要反映的是哪一类的事件,是正小品,还是喜剧小品、讽刺小品,在你选好题材和类型后,你就得给小品设置矛盾了,也就是你要制造矛盾,这是一件动脑筋的事,看你制造的矛盾符合不符合逻辑,如果不符合逻辑那矛盾不会成立,你解决的时候就会很吃力,观众也不会接受。
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,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晚由蔡明和潘长江演出的小品《车站奇遇》,这个小品几句台词就将矛盾提出来了,妈妈急于在新年钟声未敲响之前见到女儿,可是街上已经没有了出租车,这就是心情与环境的矛盾,出现这个矛盾后怎样解决,这就是要用情节去解决。上面我们讲了情节的支撑,这里就不再重复了。还有人与人的矛盾,就像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《警察和小偷》,一开始就有矛盾,就从小品的名字就能提出矛盾。
小品的矛盾设置不要多线要单线,要单刀直入,不能开始啰啰嗦嗦地铺垫唯恐观众不明白,这就错了,是啥事件就制造啥矛盾,这也就涉及到思维问题,下面就说第五个注意的问题——思维。
(5)思维:
小品的思维方式有两种:一种是正向思维,一种是反向思维。正向思维一般用于明确阐述事件的正小品,反向思维是用于含蓄、搞笑、喜剧小品。它是通过反面的语言、形体动作,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阴暗面、不良现象、薄弱环节,以及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弊端问题。荧屏上演的小品多以喜剧小品为主。如:郭冬临的小品《你幸福吗》等。所以说反向思维是写小品的最佳途径,大家不妨试一试。
我为什么说反向思维是写小品的最佳途径呢?因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、社会的阴暗面,你要用正向思维写出来就会干巴巴的,成为说教型的,观众不喜欢也不接受,起不到启迪和教育及揭示的目的。你要用反向思维写成搞笑小品,观众会从搞笑中悟出一点道理,看出某些社会弊端。比如,潘长江演的小品《谈啥别谈钱》,这个小品反映的就是一个社会现象,也应了一句名言“酒肉的朋友”,目前社会上确实有这样的事例,当你有钱的时候,你周围围了一群称兄道弟的朋友,一旦你破产了,一个个都离得远远地生怕你沾着了他。这个小品它就采取的是反向思维,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得到启示,交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。但是又说明了一个问题,小人物往往是好人多。
反向思维的一些小品,就是用小的事件反映的是社会的大问题,加之目前行政干预一些艺术品的创作,你要用正思维去写,往往是搬不上舞台的,某些行政领导会一眼看出你揭露的是他们的事,能让你上舞台吗?只有用反向思维写出的小品或艺术品,对治理弊端才有效果。
(6)注意小品不要写得太满,要给观众留有思考的余地,演员留有再度创作发挥的空间。矛盾情节必须跌宕起伏,有些语言可以只用半句加省略号,给让演员用形体动作去完成这句话没有完成的地方,甚至要比语言描述更精彩。
以上给朋友们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,由于个人水平有限、文化积淀浅薄,加之已近古稀之年,也是自己在工作之余从事戏剧、小品创作多年的一点体会,尽管一些作品曾荣获过文化部、省、市奖励,这都是上级的鼓励,并非是真正有真才实学。这次受荷塘举荐和诸位交流,是荷塘文学社对我的厚爱。其中有不妥之处,诚请诸位批评指正,以便今后向大家交流学习。